中學時國文課必讀的一篇文章:陳之藩《失根的蘭花》。節錄的這一段,是當時14,15歲讀來覺得“寫得真棒,形容地那樣情感真切!”的一段。然而許久以後,只剩模糊的影子及“失根的蘭花”一句在腦中隨瑣事之流日漸遠去。
直到這兩天找書時瞥見《旅美小簡》才又翻閱起來。當這段文字再次映入眼簾,字字句句像綿綿小雨抖入心坎,卻也沁濕了思鄉思國的那份情緒。
歷史,即是前人為我們未來所做的預見。陳先生可知他這一席想法,在一甲子的時光後,仍是他鄉遊子的真切寫照?
“……我所謂到處可以為家,是因為蠶從未離開那片桑葉……”
大學時的豪想,認為台北、台中雖遠但均可為家,一陣子後即也自適,是因為我身邊相處的仍是親切友善的台灣人民。
近日夢中多有父母及奶奶。雖夢境普通醒後也就忘卻,然那股隨心跳悄悄揪著的思鄉之情,卻是日益加深的。